九想

九想
([lang id =1028]九想觀) or [lang id =1028]九相 navasaṃjñā. Meditation on a corpse in order to curb desire; one of the meditations on the unclean: vyādhmātakasaṃjñā, its tumefaction; vinīlakas., its blue, mottled colour; vipadumakas., its decay; vilohitakas., its mess of blood,etc.; vipūyakas., its discharges and rotten flesh; vikhāditakas., its being devoured by birds and beasts; vikṣiptakas., its dismembering; asthis., its bones; vidagdhakas., their being burnt and returning to dust.
* * *
﹝出禪波羅蜜門﹞ 謂佛為眾生貪著世間五欲, 以為美好, 耽戀沉迷, 輪迴生死, 無有出期, 是故令修此九種不淨觀法, 想念純熟, 心不分散。 若得三昧成就, 自然貪欲除滅, 惑業消盡, 得證道果。 此之九種, 雖是假想作觀, 然用之能成大事。 譬如大海中死屍, 溺人附之, 即得度也。 (五欲者, 色欲、 聲欲、 香欲、 味欲、 觸欲也。 梵語三昧, 華言正定。 ) 〔一、 胖脹想〕(胖, 普降切。 脹, 知亮切), 謂修行之人, 心想死屍, 見其胖脹, 如韋囊盛風, 異於本相, 是為胖脹想。 (韋囊者, 皮囊也。 囊本空虛, 盛風則滿。 以譬死屍胖脹之狀也。 ) 〔二、 青瘀想〕(瘀, 依據切), 謂修行之人, 觀胖脹已, 復觀死屍, 風吹日曝, 皮肉黃赤, 瘀黑青黯(依檻切), 是為青瘀想。 〔三、 壞想〕, 謂修行之人, 觀青瘀已, 復觀死屍, 風日所變, 皮肉裂壞, 六分破碎, 五藏腐敗, 臭穢流溢, 是為壞想。 (六分者, 頭身手足也。 五藏者, 脾肺肝心腎也。 ) 〔四、 血塗漫想〕, 謂修行之人, 既觀壞已, 復觀死屍, 從頭至足, 遍身膿血流溢污穢塗漫, 是為血塗漫想。 〔五、 膿爛想〕, 謂修行之人, 觀塗漫已, 復觀死屍, 身上九孔, 蟲膿流出, 皮肉壞爛, 狼藉在地; 臭氣轉增, 是為膿爛想。 (九孔者, 兩眼、 兩耳、 兩鼻孔、 口、 大便、 小便也。 ) 〔六、 蟲噉想〕, 謂修行之人, 觀膿爛已, 復觀死屍, 蟲蛆(子余切)唼(色甲切)食, 鳥獸咀(在呂切)嚼(疾雀切), 殘缺剝落, 是為蟲噉想。 〔七、 散想〕, 謂修行之人, 觀蟲噉已, 復觀死屍, 為禽獸所食, 分裂破散, 筋斷骨離, 頭足交橫, 是為散想。 〔八、 骨想〕, 謂修行之人, 既觀散已, 復觀死屍, 形骸暴露, 皮肉已盡, 但見白骨狼藉, 如貝如珂, 是為骨想。 (貝, 海中甲蟲也。 珂, 螺之類也。 ) 〔九、 燒想〕, 謂修行之人, 既觀骨已, 復觀死屍, 為火所燒, 爆裂煙臭, 白骨俱然, 薪盡火滅, 同於灰土, 是為燒想。
* * *
又名九相, 即對人的屍體作九種的觀想, 以便去除人們對幻軀的留戀, 以及覺知人身的不淨, 為觀禪中的不淨觀。 一、 新死想, 即觀初死的人, 身硬肉冷, 面目可怖, 形狀堪哀。 二、 青瘀想, 即觀數日未歛, 瘀紫發臭, 目不忍, 手不敢觸。 三、 膿血想, 即觀死屍潰爛, 肉腐成膿, 腸胃融化, 膏血欲滴。 四、 絳汁想, 即觀腐膿再化, 成為血水, 處處流出, 臭不可聞。 五、 蟲噉想, 即觀腐屍日久, 遍體生蛆, 穿筋囓骨, 身如蜂窠。 六、 筋纏想, 即觀皮肉鑽盡, 筋骨猶存, 如繩束薪, 得以不散。 七、 骨散想, 即觀筋亦爛壞, 骨節縱橫, 零落骷髏, 不成人狀。 八、 白骨想, 即觀骨骼日久, 白如珂雪, 雨淋日曝, 暴露原野。 九、 燒灰想, 即觀白骨被焚, 成為灰燼, 如沙如土, 還歸大地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